上次学习“活力课堂”,虽说听得云里雾里,一下子接触那么多新的名词、完全不同的教学理念,硬塞到大脑里,一时难以消化,恐怕还要反刍、咀嚼,再消化才能吸收,但是还是有点收获的。
张老师用最浅显的例子给我们解释了“教结构,用结构”这一理论,当时我就灵光一闪,想到最近两个单元学习的内容以诗歌居多,第一课是《我的写作梦》,第四课是《《长征组歌》两首》,第六课是《雷锋之歌》,还有两首古诗《十五夜望月》和《石灰吟》,这几首诗歌从时代上看,既有古代的又有现代的,从内容上看,既有叙事诗,又有抒情诗,但又都有共同的特点,就是语言概括性强、生动准确。于是我就偷偷决定将这几课放在一块学,在课堂上进行对比分析,归纳总结,既能感悟诗歌的语言美,又可以学习诗歌精妙的表达方法。
今天学习《雷锋之歌》时,我问学生:“如果是你,你想把雷锋比作什么?”本想将学生引入第四节的一组排比式的比喻句学习,感受雷锋平凡而伟大的精神品质,体会比喻句的生动准确。和往常一样,开始只有一两个孩子举手。我环视教室,有一个孩子犹犹豫豫不敢举手,我抓住机会让他来回答,毕竟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应该不会答错而打击这个内向孩子的积极性。可没想到他站起来低声回答说:“我想把他比作太阳。”我没想到他会不如我所愿地抛开课文回答我的问题,但还是问他“为什么?”示意他接着往下说出自己的想法,他说:“因为雷锋可以给我们带来光明。”我微笑着补充道:“——和温暖。”得到我的肯定,这个平时很少举手回答问题的孩子十分高兴,其他的孩子也听得很专注。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同学纷纷举手,有的把雷锋比作春蚕,因为他努力付出不求回报;有的把雷锋比作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虽然孩子们一时还不太能组织语言,需要帮助才能说好,但我分明能感觉到孩子们已经能模仿着学习用文本中的语言来表达了。有点遗憾的是我自己,没有及时总结这样做比喻有什么好处,进行知识点的巩固。不过下节课在来补救吧。
(作者:熊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