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学的时候,我是害怕作文课的。每次作文课,都会觉得无比难过,老师布置的作文,总是冥思苦想搜肠刮肚地,怎么也挤不出几个字来,根本不明白老师要求的具体啊、生动啊到底是什么意思。读六年级时语文老师开始要求我们写日记。至于写什么,老师并不作要求,说什么都可以写: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经历的,甚至还可以写自己做的梦。我记得我的第一篇日记是捉鱼,至今还记得自己当时多想写好,但词不达意的感觉现在还印象深刻。我的第二篇日记便是记录我的一个梦,我梦见自己当上了警察,还拿着枪抓了一个坏人。那个梦做得特别清晰,像真的一样,当时为自己的梦激动不已,便记了下来,后来还常常翻阅那篇日记,即便写得不够生动,但美梦值得温习。
我一直是个踏实听话的学生,记日记的习惯一直持续到了初中。不知怎么地,到了初中便真的不怕作文课了,不管是记叙文,说明文,还是议论文,都难不倒我了,偶尔,习作还能被老师当范文在班上念。也许,坚持写日记的习惯立了一大功。初中毕业时,我的日记本和摘抄本共有十本之多,真是一笔值得炫耀的财富。遗憾的是多次搬家,这些财富早已不见踪影了;一起丢失的还有那个好习惯——读师范时,便没写日记了。再到后来,让我写一点点东西,哪怕是几百字的报道,竟觉得有些无从下手了。
如今,做了16年的语文老师,也教了差不多十年的作文了吧,真正开始对作文教学有思考是在09年4月到武穴去听了几节作文课后。武汉小学的王桢老师的那节《神奇的盒子》,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将一件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具体,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设计得那么严密紧凑合理,时隔四年,我仍然记忆深刻,想必那些学生也会难以忘怀吧。全国特级教师薛法根带来的是一节写人的习作课,以及习作教学的一些建议。我记得最深刻的还是他用下水文的方法引导学生习作。
我尝试写了几次下水文,感觉如果老师早早出示范文,学生容易受到干扰,总会有意无意的和老师的作文相类似,没有新意;再者,每一次都写下水作文,自己也并不一定能写好,不一定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所以,我并没有坚持写下水作文。上个月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看图作文时,我先让学生看图,再让学生想象发生的故事,让几个同学交流了自己看图编的故事,无非是奶奶失明仙女帮助,或是奶奶对孙子的思念之情打动仙女得到帮助等等。我进行课堂现场指导后,就开始让同学们自己写。我想:大概绝大多数同学像往常一样,又会受这几个发言的同学的影响,或是自己实在编不出故事来,写出雷同的故事了。可我实在没想出打开学生思路的好点子,也就罢了。烦躁又郁闷地走到教室窗前,望着外面那些工地的喧闹场面,突然有了写作的灵感:写一篇有关环保的想象文。此时已经快下课了,有的同学作文已写了一半,有的学生抓耳挠腮,还没有开头。我打开教室的电脑,开始了自己的作文。下课的时候,大多数同学都很有兴致的看着屏幕,看着他们的语文老师现场作文。第二节课上课不到十分钟,我的作文便写完了,没有多说什么,我又给了十来分钟让学生完成自己的作文,便开始进行作文讲评课。当堂讲的几篇习作果然内容比较相似,没多少新意。后来检查学生的作文草稿本,倒是令人十分意外,好多有趣离奇的故事:什么仙女大战恶魔,仙女拯救被困的村庄,还有模仿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写的作文等等,让人惊奇于孩子们的思维。我想大概那篇下水文给了孩子们一点启发:原来这篇想象文还可以这样写。
我还尝试过像王桢老师那样创设一个情境,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写一件事的作文课堂:《三分钟测试》。准备一份不难但题目分量多的试卷,从老师拿着试卷进教室、讲清测试要求、下发试卷、做试卷、三分钟后收试卷,每一个环节、每一句话设计都要吸引学生的注意,然后再回顾这件事情的每个步骤,让学生交流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以及明白的道理,最后将这件事写下来。对于这节课的作文,大多数学生写得不错,因为事情的经过步骤,学生亲身经历,老师又强调了每个部分的写法,当然可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可是如果让学生写一件自己平时经历的其他的事,学生还是写不好,抓不住重点,表达不清意思,更别说语言、构思、立意这些显得有些高深的东西了。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即是实践出真知。我觉得作文这个东西很难以用方法、技巧去教会学生,还是要多读书、多积累、多练笔,自然而然就会了。
(作者:熊娟)